读《你的知识需要管理》(转)

看到下面的这些内容,对此书的兴趣又增加了。

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书应该说很难写,而读完老田的这本《你的知识需要管理》后第一感觉就是系统性,实用性和可读性。我们不是写一本纯理论的书,读者看了书的目的仍然是如何去实践和应用,而这本书基本就达到了这个目标。

看了书后首先对个人知识管理是什么?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转化?如何在知识的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和创新各个阶段改进自己的知识管理平台,提升自己的解决问题能力?这些都是读完该书后可以回答的问题。该书第二个特点就是大量的案例分析,使用的工具和技术的介绍,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看了后马上就可以去应用的内容。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很早以前我就已经读过老田的《个人知识管理心得》,但是对我在知识管理方面的启发很大,而这次的这本书则是读者多年在知识管理领域的系统化总结。而在几年前,又在网上认识了个人知识管理领域比较有深入研究的萧秋水和长云,使我有机会能够在这个小圈子里面一起探讨个人知识管理方面的问题。

对于这本书我给9分,推荐给刚接触知识管理概念或者已经知道了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又不清楚如何行动的读者阅读。相信读后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启发,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在读完该书后,激发了一些我对个人知识管理的一些深层次的思考,也分享给大家。

我原来总结过个人知识管理的核心是目标驱动,而目标驱动即是通过目标驱动实现自我的价值,这个价值可能涉及到家庭,金钱,个人成就等多方面的。但是实现价值还是比较抽象,这里Amy的一个总结很好,就是实现价值的前一步是通过PKM能够高效快速的解决问题,只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强了价值才能快速实现。

因此要能够解决问题,首先要形成你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知识库,其次是要让自己的知识和面临的问题能够很好的匹配,则形成相应的方法和模式。

在书P51页开始谈个人知识管理的五个问题,这一节非常重要,五个问题进行综述后后面的章节针对如何解决每个问题展开,体现了本书的逻辑性。但是不得不看到另外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原来经常谈的是个人知识管理生命周期和PDCA循环,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生命周期我原来培训用到的是

  • 获取-》积累-》共享-》应用-》生成

但是感觉仍然缺少了逻辑性。个人知识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不断迭代,逐步循环提升的过程。因此对于知识管理生命周期我重新整理为三个大阶段,六个活动点。

  • 收集-》整理-》学习-》应用-》分享-》创新

知识管理首先是收集资料和信息,通过整理形成自己的知识库,然后根据遇到的问题和自己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学习后通过应用解决问题,然后进行经验总结,并进行分享和交流,增加知识创新的机会。整个里面完全贯彻的一条线是知识库+个人知识体系+知识地图,而这条线又是靠个人目标和价值观驱动的。

对于学习知识首先要明确学习的态度和学习的意义,德鲁克和大前研一等都将终身学习提升到了很高的高度,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够持续改进自我。在讲怎样学习前必须要明确我要学什么?在书的P55页谈到个人的知识结构问题,给出了知识结构金字塔,而对于每个人则应该根据自己所处的行业和领域给出自己的知识体系结构图,在这里我原来做过软件开发,咨询,职业经理人的知识体系结构思维导图,大家可以参考。

有了个人知识体系结构,就可以自己对自己的知识技能水平作一个评估,我已经掌握了哪些?还有哪些没有掌握?我要达到的目标还需要我掌握哪些内容?通过这种分析就明确了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后续只是制定学习计划循序渐进的进行了。

对于学习的具体方法,书里面给出的经典书籍的阅读,线上的论坛,线下的圈子,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向同事和朋友学习,向老板和下属学习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面。在互联网时代,学习已经转化为一种互联发展,特别是很多Web2.0网站,博客,SNS等,增加了大家相互学习的机会。而搜索引擎的使用,一方面是资料和信息的收集,一方面是特定问题的解决。Wiki百科,知识库,各种问吧都是很好的找寻问题答案的渠道。

而我对学习方法的理解,简单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 先搞清楚如何做,然后再搞清楚为何要这样做,最后搞清楚能否有更好的方法来做?
  • 先整体再局部,先阶段再步骤,先粗后细,先广度后深度
  • 学习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因此学习不仅仅是听别人讲和阅读,更重要的是思考
  • 根据学习的互联法则,建立线上线下,跨自己行业学科的立体化学习空间。

对于知识的保存,书里面给出了比较具体的分类方法,整理方法和相关工具推荐,都比较有借鉴意义。但是方法工具推荐后确实比较好的案例支持。对于知识的保存我还是强调一个重点就是要先搭建个人知识体系,根据个人知识体系结构有目的的来收集,分类和存储信息。形成自我的知识库。

对于知识的共享,一定要注意到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方面是你收集到的各种电子文档资料的共享,这只能说明你有分享精神。另外一方面则是你工作,实践和学习心得的共享,这才是我们真正强调的知识共享。因为这种共享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即隐形知识显性化了,这正是我们讲的知识管理工作者的重要能力。即要让别人知道你知道,逐步通过共享精神树立自我品牌和价值观。

对于知识的创新,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什么才算得上知识的创新,知识创新和产品创新,发明创造是否是一回事情?在这里我考虑的是狭义的知识创新,因为广义的创新TRIZ方法论已经有明确的体系。对于狭义的知识创新,首先要再回过头来了解知识的定义:

知识是有用的信息,这个定义意义不大。我重新对知识定义为知识为已经显性化的有用的经验。包括我们数学学习的公式,物理学的定律,包括民间流传出来的有用谚语等。通过这种分析,就比较容易去探讨知识创新的问题了。

首先是某条知识,当其所处的环境,时间和人变化的时候,原来的知识存在可变性不适用。比如原来有一条知识是:如果天空有乌云一定会下雨,这条知识可能在一些特殊场景下并不适用。当我们对不适用的场景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归纳,对该条知识进行完善,即是知识创新。

其次是知识的组合问题,包括现有的项目管理,管理会计,运筹学,微观经济学等都是属于组合学科。组合学科的出现其实就是很好的知识组合的案例。对于已有的知识,我们应用多个知识一起解决了一个问题,发现这些知识组合以后还可以解决同类问题,然后我把这个知识显性化出来,即知识的创新。

因此知识的创新重点就是找寻问题根源和本质,多分享交流,然后思考有无更好的解决方法。不是什么产品大发明才是创新,在个人知识管理上任何对自我效率提升的小改进都是创新。